青春无“碳”,全电能源站打造清洁校园取暖新示范

首页    ESG100    2024绿光ESG榜典范案例    青春无“碳”,全电能源站打造清洁校园取暖新示范

 

 

2017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徐州考察时,就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。徐州贾汪区,因煤而兴,也因煤而困,亟需走出一条资源转型之路。而高校作为城市文明的高地,其用能形式丰富、创新要素集中,是社会用能形态示范展示的高地,也是城市低碳转型的示范高地。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位于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旁,附近无市政管网热源供暖。采用传统燃煤供热会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,而采用燃气能源站供热成本又高,且加热时间更长。

为解决上述难题,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与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联合清华大学、平高集团组成攻关团队,深入研究全电能源站相关技术,采用“高压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及生活热水辅热+集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”组合的高效科学方案,形成绿色供暖路径。该项目采用“8小时谷段蓄热+2小时平电补热供暖”模式,谷电时段,高压电源为电发热体供电,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被储能体吸收;峰电时段,高压电发热体停止工作,储能体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热水输出,通过太阳能设备对系统补热,不仅节省运行成本,还保证了系统稳定的供热能力。

为全覆盖、无死角地提供优良稳定的热能,共新建能源站3座。供暖系统应用后,冬天教室温度从0°C到20°C,只需花20分钟,实现了高效能和真环保的双轨并行,为莘莘学子营造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。为更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,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,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于2023年完成区域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,实现科文学院校内景观346处景观照明、122处空调负荷等用户资源聚合。利用智能计量技术,精确地计量用户侧电、热、气、水等耗量,自此供暖问题不再受极端天气影响,调节资源更加灵活便捷,通过精准管控,实现供暖协调升级。

项目运行以来,每年可实现替代电量3000万千瓦时,减少标准煤用量9900吨,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4000吨、二氧化硫742.8吨、氮氧化物37.14吨,真正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,切实助力了“贾汪真旺”的绿色发展。2023年,该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组织组织编制的《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》,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8)企业日开幕边会上发布,为贡献地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示范。

全电能源站具有成熟的技术和较低的建设、运行成本等特点,在高校、大型企业等人口密集区具有良好的参考性和可复制性。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持续开展宣传活动,通过在新华网、澎湃新闻、网易新闻等开展报道,以及走访客户、设立宣传咨询点等方式,积极推介全电能源站,持续提升用户参与意愿。目前该技术已实现政府机关、办公大楼、商业综合体非工业用户资源聚合,聚合负荷近4000千瓦,实现年削峰填谷负荷8.72万千瓦。仅2023年,即实现全社会节约用电1384万千瓦时,降低地区规上企业单位GDP能耗0.065%。

 

2024年5月29日 14:45
浏览量:0
收藏